桃園機場最近最「火」的議題就是這個老機場層出不窮的問題,從改裝到機場服務

幾乎無一倖免。然而,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,我們卻悄悄地忽略了鄰近機場的競爭

仍如火如荼地往前推進,讓桃園機場過去自豪的區位慢慢地失去了優勢。究竟航空

科技的演進,會造成機場區位如何的影響?我們就從航空科技的演進講起...

 

Blog177.JPG
A380的成型,代表新一波的機場競爭戰已悄悄開打!圖為於香港赤蠟角機場後推
中的新加坡航空A380-800客機,正準備由香港飛返新加坡。

 

【航程考量】中停機場的燃油補給因素

 

民用航空的技術發展至今日還幾乎不到100個年頭,雖然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

飛機、但民用航空是直到林白橫越大西洋的1920年代才逐步由航空郵件運輸開始

發展。航空業在日益進展的過程中,大概始終圍繞著三個主要的議題打轉:航程、

載運量與速度。航空科技發展了100年,這三個議題依舊牽動著航空業的演進,也

因此出現了數種不同的航線應用型態。

 

由TWA資深機師「Bob Buck」所撰寫的個人自傳「天空之旅(North Star over

My Shoulder)中曾提到,在他過去擔任DC-3的駕駛員時,從美國的東岸到西岸、

一路要停留10幾個機場載客、同時也得要補給燃油。當時DC-3的續航力僅有短短的

1,025英里,光是用今日洛杉磯到紐約之間的航程2,462英里來算,DC-3光是中停

點就需要至少停兩站(甚至可能為了安全理由中間停三站);如今對一般的區間客機

來說,2,462英里是非常輕而易舉的直飛航程,於是許多因為中停需求而成型的機場,

自然因為中停需求減少而逐漸沒落。

Blog180.JPG
波音767的家族隨著演進,航程越來越長,也使得航空業者運用彈性也越來越廣。
圖為成田機場常見的兩種767機型,包含全日空767-300ER、以及美國大陸航空
的767-400ER。

 

在亞洲的主力機場中其實也不乏有這種案例,最顯著的案例就是曼谷與杜拜。過去

在中東地區民航運輸發展尚不發達、歐洲到東北亞與大洋洲航線已有一定程度需求

時,曼谷身為歐亞大陸南側航線的中繼點位置就非常合適;在中東地區民航業興起

後,杜拜就成為亞洲飛往歐洲的新中繼點,航程恰好適合A330或767客機中停、再

加上中東與歐洲間綿密的旅客需求,讓杜拜機場成為了由亞洲往歐洲的著名中停點。

航空科技的發展,讓今日的長程客機皆能由地球上任何一點飛往另外一點,許多過

去因為兩點之間的航程限制已不再像是過往一般、牽制著航空公司的航線安排。這

樣的改變造就了許多新的中停機場,卻也讓更多過去以中停機場為主要發展的機場

城市因而沒落。

Blog179.JPG
航空器科技的演進已經讓許多飛機能在地球上任何兩點間飛行,其中最大航程為
16,000 KM的A340-500型客機尤其以此標榜其特色。圖為位於成田機場的英國
維珍航空A340-600。

 

【航線考量】新航線開闢所衍生的技術因素

 

隨著導航科技的進步,過去許多必須「繞遠路」的行為,在今天透過慣性導航系統、

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電腦化駕駛艙的科技輔助下,點對點的飛行模式早已是被廣泛使

用的常態技術。飛行計畫越來越講究「捷徑」,再搭配航空器日益增加的航程,讓很

多機場因此喪失了地理位置的優勢,卻也讓很多機場因此獲得了「新生」。

 

最明顯的例子在亞洲地區的航線,在近30年來的亞洲航空業出現了兩個重大的改變,

一個是中國成為了全世界最主力的經濟體系,讓過去只有香港為中心的中國貿易區,

忽然間形成了北京(華北)、上海(華中)、香港/廣州(華南)的三大貿易城市中

心,運輸的需求來自於經濟活動的蓬勃,因此歐亞間的航線開始從過去的「飛越一

片黑暗大陸」、轉變為「抵達一片繁榮大陸」的榮景;另外一個重大的改變則是來自

於俄羅斯逐步開放航權、再加上北極航線的技術突破。過去在冷戰時代,俄羅斯上方

領空是一塊限制重重的區域[註],如今俄羅斯航權已成為東亞飛往歐洲的寵兒航線,

這樣的改變就當然也伴隨著在東北亞的城市中,首爾機場與東京成田機場的「地位」

悄悄地形成了相互消長的趨勢。

Blog178.JPG
俄羅斯航線的開闢、加上中國經濟體的蓬勃發展,讓中俄兩地間的航空運輸變得頻
繁且方便。圖為基地為俄羅斯莫斯科的AirBridgeCargo 747-300SF全貨機。

 

同時受到衝擊的,還有過去必經南亞航線的曼谷機場,上一段我們提到曼谷機場與

杜拜機場受到航機操作的航程因素,其實曼谷也同時受到俄羅斯航線與中國西南部

航線(L888航路)開闢的衝擊。如果單純看曼谷機場的起降量來說,2006年曼谷

舊機場的29.5萬架次、到2007年曼谷新機場開場時,新、舊兩機場相加的36.5萬

架次,在2009年下跌至31.7萬架次、直到2010年再回到34.7萬架次,可以看出

曼谷的重要性的確已受到嚴重威脅。

 

[註] 俄羅斯航線(西伯利亞航線)的演進史:根據目前資料記載,西伯利亞航路早

在1958年日本和蘇聯交涉「東京—莫斯科」航線時就已開始爭取,然而直到1966年

這條航路才真正被開放使用。「東京—莫斯科」航線剛開放初期、蘇聯特別限定兩架

Aeroflot的Tu-114型客機飛航這條航線、直到1970年日本再度取得東京—莫斯科—

巴黎/倫敦的延遠權時才開始用自有航機飛航。隨著日本航空取得西伯利亞航線航權、

後來BOAC、Air France與Luthuansa也才陸續取得西伯利亞航線的飛越航權。這條

航線的正式開放則是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、才大規模的被開放出來。

 

【優劣互見】非「絕佳位置」乃「競爭重重」的桃園機場區位

 

過去在台灣的地理課本中,我們總是提到桃園機場具有最佳的發展區位,其實這是

站在「西太平洋島鍊」的城市角度來說,似乎的確是如此。尤其以桃園機場為中心

的「4小時」航程圈之中,可包含東京、大阪、首爾、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香港、

吉隆坡、新加坡、曼谷等重點城市。然而如果我們從中、長程航線的「進入位置」

來看,就會發現桃園機場如今面對了很尷尬的區位問題。

Blog183.jpg

各位讀者可參考上面這張以Google Earth為底圖的航線圖,裡面的航路資料時間

是2006年,因此中國區域的航線密度還比較稀疏(現在的版本應該是密集得多),

不過不影響本文的論述。對太平洋航線來說,這條航路群進入的第一個主力機場區

域就是日本上空,尤其幾條航路都是以東京外海為延伸點,如此就可見到東京對於

太平洋航路西側端點的重要性;對前往莫斯科與歐洲的俄羅斯航路來說,這條航線

如果不是從蒙古進入北京、就是從海參威進入日本海,無論往首爾、東京或大阪都

相當方便。因此就北面航路來說,桃園並不是第一輪就會被選擇的機場。

Blog182.jpg

艱鉅的競爭還不僅出現在北面航路、而是在南面航路,這個航路群也是台灣主要往

來於中東與歐洲國家的常見航路,各位讀者可看到從中東一路過來,從印度的新德

里、泰國曼谷到中國的香港,每一條航路都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攔截點。甚至連新加

坡與吉隆坡往東北亞飛行的航路,除了最靠近菲律賓的一條航路外,多數航路都得

要繞經三亞、香港才會往台灣接壤而來,站在航路的區位上,桃園其實並沒有取得

優勢地位。

 

當然,機場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,就是鄰近城市的經濟活動強度必須要能夠支

撐機場發展,在亞洲幾個重要機場中,東京成田/大阪關西、首爾仁川、上海浦東、

香港赤蠟角等機場都有類似的因子;要不然就是在轉口服務能力要強大到足以讓航

空公司願意在此地停留,例如新加坡樟宜、曼谷蘇凡納布機場等都是類似因素。認

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,才能讓自己具備足夠的競爭條件,加入競爭激烈的亞太地區

機場競局中!

 

面對新一波亞太機場的競爭,我們準備好了嗎?

Blog181.JPG
桃園機場的問題不是只有手推車不好推、牛肉麵不好吃而已,如果能先解決空側
的效率與品質問題,有了客源再來顧及陸側的旅客滿意度也不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