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部在本週一全面否決了各縣市所申請的8條軌道系統,此舉不僅引起各地方政府
的軒然大波,也創下在台灣交通史上交通部全數打回票的案例。究竟為什麼今年各縣
市政府會「全面提出」軌道建設案?交通部的角色與決策又要如何走下去?本篇文章
就從交通部的預算分配中談起...
【預算分佈】公路極大化的預算分佈
台灣各地的交通預算,基本上有幾個單位會編列新建與維護相關的費用。以中央部
會來說,當然主管全國運輸業務的交通部是主力預算編列單位,其中鐵路、空運、
海運等預算基本上都是由交通部所編列;然而,國內有關於「公路」的部份,卻有
種不同機關同時可編列新建或養護的費用,這其中除了交通部之外,另外市區道路
部份主管機關還分為兩大部份,一者是營建署、另一者則是各地的地方政府,例如
像是台北市工務局的新建工程處,光是「道路橋樑工程」於2008年的決算中,就花
了58億元,加上各區公所還有自己的預算可以進行道路養護工程,可見公路相關興
建與養護預算的繁雜。
為了比較的簡便,我們捨棄各地方政府花費道路養護工程的費用,僅計算中央部會
的費用來比較。在以下的數據中,筆者蒐集了交通部的幾個預算,包含大眾捷運補
貼、鐵路建設計畫、提昇公共路網、補貼偏遠路線、公路計畫改善、以及營建署的
道路建設預算,詳細預算數與分配情形如圖一與圖二。
圖一、交通部近六年主要鐵公路預算累積圖(單位:新台幣千元)
圖二、交通部近六年主要鐵公路預算比例圖
圖一中顯示的是「預算數」的3D分佈圖,如同各位讀者所見,在2004~2008年間,
在這六項交通相關科目之總預算數,大約分佈在每年新台幣400~500億之間,不過
在2009年時,這筆預算爆增了一倍,達到總數約900億元,其中增加比例最多的在
「公路建設改善(增加130億元)」與「大眾捷運(增加250億元)」等兩項目,其
他項目也有不懂比例的增加。
若是我們將這六項以「比例」方式呈現,就出現如圖二的3D分佈圖,在這張圖很明顯
的就可以看到,2004~2008年中,這5年的預算項目中有70%以上都是以公路預算為
主;另外不到30%的預算中,其中又有約20%預算被軌道(捷運、鐵路)所佔據。直
到2009年、大眾捷運自原始每年編列10~20億、一下子爆增到一年編列250億元,使
得捷運的預算比例佔總年度預算的約30%,是預算比例大幅挪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。
【西瓜效應】09年的捷運預算 vs. 10年的捷運預算
到底2009年的捷運預算為何會忽然爆增25倍,我們攤開交通部的預算,裡面其實是有
11條捷運的補貼計畫,彙整如表一。(金額單位:新台幣億元)
表一、2009年交通部補助之相關路線(資料來源:交通部98年度預算)
捷運路線名稱 | 興建成本 | 中央補助金額 | 已補助金額 | 2009年 |
北捷一期路網 | 4,444 | 2,606 | 2,225.0 | 2.4 |
北捷新莊蘆洲線 | 1,677 | 1,233 |
746.7 |
24.0 |
北捷南港東延線 | 157 | 55 | 26.8 | 4.0 |
北捷土城延伸線 | 76 | 61 | 1.5 | 3.8 |
北捷木柵延伸線 | 593 | 296 | 242.2 | 49.8 |
北捷信義線 | 339 | 105 | 29.3 | 6.2 |
北捷松山線 |
499 | 121 | 3.9 | 21.9 |
北捷環狀線 | 401 | 195 | 9.6 | 5.5 |
桃園機場捷運線 | 936 | 936 | 265.0 | 80.0 |
台中捷運綠線 (輕軌方案) |
287 | 141 | 4.6 | 10.0 |
高雄捷運紅橘線 | 1,814 | 1,185 | 1,074.0 | 53.0 |
總計 | 11,233 | 6,934 | 4,629.0 | 261.0 |
表二、2010申請興建捷運補助的捷運路線(資料來源:中央社新聞)
捷運路線名稱 (MCT表示中運量) |
路線長度 (KM) |
興建成本 (億) |
每公里造價 (億/KM) |
北捷南北線MCT* | 17.1 | 893 | 52.22 |
北捷三鶯線 | 18.6 | 428 | 23.01 |
北捷安坑線 |
7.8 | 120 | 15.38 |
北捷基隆延伸線 | 13.0 | 336 | 25.85 |
高捷岡山延伸線 | 9.4 | 162 | 17.23 |
高捷屏東延伸線 | 14.0 | 318 | 22.71 |
桃園捷運綠線 | 27.2 | 844 | 31.03 |
北捷民生汐止線MCT* | 17.0 | 745 | 43.82 |
北捷士林社子線MCT* | 17.9 | 412 | 23.02 |
北捷深坑延伸線MCT* | 7.8 | 118 | 15.13 |
北捷淡海輕軌 | 14.4 | 116 | 8.06 |
竹竹苗輕軌 | 55.4 | 469 | 8.47 |
大台南輕軌 | 24.8 | 66 | 2.66 |
高雄學園輕軌 | 16.5 | 118 | 7.15 |
總計 | 260.9 | 5,145 | 19.72 |
光是這幾條線路,總和預算又需要5,145億新台幣,以交通部現有各項系統平均出
資約6成的情形來看,交通部還要補貼約3,000億的興建成本。各位讀者看到表一
的總數應該會很訝異,台灣目前已完工和興建中的捷運系統興建成本,已高達1.1兆
台幣,其中有近8,200億是興建在大台北都會區之中的台北捷運系統;今年度再向
交通部申請的14條路線中,有8條是北捷相關或延伸的路線,經費上也佔了3,168億。
事實上,各縣市政府規劃興建捷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,例如桃園捷運綠線、
竹竹苗輕軌、大台南輕軌等路線,其實都是在1995~2000年間台灣在四處規劃捷運
路線時,就已經有一定完整度的捷運計畫。然而,為什麼這些計畫會在「一夕間」統
統冒出來,可能也和交通部在2009年擴編捷運部門預算有些許關聯性。
台南市早在許久以前就提出捷運申請計畫,然而始終由於經費與運量課題而未
完成興建,圖為台南市公車路網圖。
【效益分配】運量不應成為唯一藉口
交通部在否決各個主要計畫的理由,多半以「運量」與「計畫特性」不明為主要的
退回理由,其主要最大的判定因素在「自償率」的課題、或者是「計畫不成熟」等
因素。綜觀今年遭退回的各項系統,主要大概可歸類為以下幾種類別:
1. 運量不足的高運量路線:高雄捷運岡山、屏東延伸案,桃園捷運綠線
2. 興建效益未明朗輕軌路線:淡海輕軌、基隆輕軌、高雄學園輕軌
3. 過度延伸的輕軌路線:竹竹苗輕軌、大台南輕軌
不過針對幾項分類,其實交通部的「標準」也並未那麼一致。其中高運量路線中,
退回高雄捷運的理由在於「與臺鐵路線平行」,然而在類似的路線中,包含台北捷
運基隆延伸線也是與既有縱貫線鐵路重疊,竹竹苗輕軌路線(綠線)也是與縱貫線
鐵路幾乎平行(竹市—香山路線幾乎重疊)。其實這基本上凸顯地方政府「放棄」
臺鐵的情形,其實既有臺鐵就能夠提供更方便的聯絡服務,只是地方政府「難以接
受」的課題非常顯著。
高鐵台南接駁車 + 即將完工的臺鐵沙崙支線,臺鐵沙崙支線算是臺鐵「捷運化」
的新建路線之一,然而民眾對於臺鐵的「不信任」,並不是幾句口號就能解決。
另外,興建效益未明朗的路線中,淡海輕軌算是長時間被推動的軌道路線之一,其
他如基隆輕軌、高雄學園輕軌等,算是較新的輕軌路線。相對來說,台北捷運相關
的路線有幾條「類似路線」需關注是否也有類似課題,包含每公里造價高達52億的
台北捷運南北線、每公里造價高達43億的台北捷運民生汐止線、每公里造價23億的
士林社子線、以及每公里造價約15億的深坑延伸線等,都其實也應該再重新檢視興
建效益的課題,尤其北捷南北線、民汐線等兩線,預計要選定中運量系統,每公里
成本已幾乎達到、甚至超過高運量系統的水平。相對來說,光一條「民生汐止線」,
就是淡海、竹竹苗、大台南與高雄學園等四條輕軌的造價總和,只不過運量、自償率
等條件,就不是這麼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。
整體來說,交通部既1990年代因財政狀況惡化而被迫終止各地的捷運興建建設後,
再一次針對捷運或輕軌路線大幅度地退回。然而,退回其實只是開端,交通部要求
各地「提昇大眾運輸運量」的同時,在經費上初步仍看不出對各地大眾運輸的「補
貼提昇」。以上一段提到的14條捷運路線、交通部需補貼3,000億來換算,假設補
貼款項平均20年、每年各地大眾運輸即可獲得150億的補貼預算,協助地方業者購
置新型客運車輛、提昇班次密度與頻率、補貼票價、整合票證...等等,不啻也是另
一種「關注地方」的積極作為嗎?
對交通部來說,首要的「要務」絕對是要定義各種運輸系統的經濟範圍!大眾運輸
絕對不是一條路線、一條軌道四處拉就絕對方便,如何向民眾說明各種運具的不同
運輸功能,讓民眾 / 地方政府減少無謂的規劃與評估,這絕對是只有交通部才有能
力執行的重要使命!
小汽車很方便,但是為了小汽車的活動空間與停車空間,台灣已經投注多少資源在
小車上面?高齡化的社會來臨,台灣能否再繼續發展小汽車?值得深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