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,台灣的天空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成就。平常有自己空域、自己機場的超經型載具,在屏東縣政府的專案申請下,獲得民航局同意,可以飛到恆春機場。
歷經中間的驗證飛行,7月22日至24日,在縣政府、民航局、軍方、輕航機協會以及各方民間團體的支持下,10幾架超輕型載具完成了非常難得的多機試航任務。
究竟這幾天完成了哪些劃時代的驗證內容?
就讓小弟用這篇文章來簡短的和各位分享與說明~
2022年7月,台灣的天空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成就。平常有自己空域、自己機場的超經型載具,在屏東縣政府的專案申請下,獲得民航局同意,可以飛到恆春機場。
歷經中間的驗證飛行,7月22日至24日,在縣政府、民航局、軍方、輕航機協會以及各方民間團體的支持下,10幾架超輕型載具完成了非常難得的多機試航任務。
究竟這幾天完成了哪些劃時代的驗證內容?
就讓小弟用這篇文章來簡短的和各位分享與說明~
位於南台灣的高雄機場,無論時代興衰,日本航空一直都是南台灣民眾很重要的外籍業者,
不過,肺炎疫情導致的國境封鎖,使得南台灣的日本航空一直沒有辦法獲得比較好的經營效益。
疫情從2020年3月爆發1年,終於在2021年6月,日本航空在高雄飛出暫時最後的航班...
期待再相逢的時間,讓我們來看看,日本航空在高雄的經營歷史...
暫時看不到,在高雄搭配著港口風景的,日本航空(圖片使用授權:S.L.Tsai,特此致謝)
現代民用航空使用的儀器裝備越來越多、也越來越複雜,為了要安全執行任務,民航主管機關都必須要配置「飛測機」以進行定期的查核任務,在空軍,執行飛測任務的飛測機又有人稱為「電子查核機」。
民航局自己有一架飛測機在執行任務,不過在肺炎這一年,民航局的飛測機並沒有出門,而是由其他的飛測機代為執行任務。
究竟飛測作業在作什麼?民航局的飛測機和飛測作業平常都在做些什麼呢?
筆者整理了過去寫過的一些文字,在這篇文章中簡單和各位介紹維繫民航飛航安全的「飛測機」與「飛測作業」。
每當有臺灣的航空器在台北飛航情報區東北角的東經123度到124度之間活動時,台日之間的互動關係總是會引人注意。
明明民航機仍在台北飛航情報區的管制單位接受服務,但可能卻受到日本空防單位的識別要求,這一點往往都說不清楚~
而臺灣跟日本的空中區域交疊,這已經是一個陳年老問題了,而且這個老問題有她陳年的歷史依據,既然很難說得清楚,就讓我們細說從頭,來看看台北飛航情報區與日本飛航情報區在過去的互動關聯......
坊間目前有三大主流的ADS-B顯示軟體,例如FlightRadar24(以下簡稱FR24)、PlaneFinder或者是FlightAware。
2020年3月中旬開始,如果有朋友FR24的越洋訊號,應該有發現FR24多了很多藍色符號的飛機。
進一步點進去看,就會發現她是FR24正式上線了測試多年的衛星訊號源,本來飛機越洋時可能產生的空缺線段,現在因為衛星訊號,逐步彌補了涵蓋率。
FlightRadar24 出現藍色標記的飛機,與原有的黃色標記的互有差異。(圖片來源:FlightRadar24)
恆春機場在這兩年又因為存廢的問題被拿出來討論,在2014年9月立榮航空正式宣布停飛之後,恆春機場已經有5年時間沒有航班起降。
在衡量一個機場存廢時,恆春機場的跑道與側風環境一直是被拿出來討論的重點,不過,其實業者考量往往不只如此。
究竟一座機場的什麼條件會讓業者打算增開飛航服務?就讓筆者以這一篇文字,利用恆春機場的現況來淺談這座機場面對的課題,何以縱使下了補貼對於航空業者仍興趣缺缺。
睽違7年,日本人氣日劇「Code Blue」終於推出了第三季,並且在近日開始在臺灣播出。
2007年7月,日本通過了「救護直昇機」的實施法案,因此將1998年開始試行的救護直昇機制度開始全面法制化進行推廣,因此2008年由富士電視台所拍攝的「Code Blue」,某種程度也有向日本全國推動與說明救護直昇機實施制度的意圖。
在2017年,日本全國已經擁有51架救護直昇機專責救護任務,這篇文章本來是發表於2008年、Code Blue 第一季播出之時,筆者再取出過去的老文章重新翻修,讓我們來看看,已經實施10年的救護直昇機,今日在日本的動向與發展。
配屬於千葉縣君津中央醫院的MD902救護直昇機
因為「劃下休止符的桃園—高雄國際線接駁機」這篇文章獲得很多讀者對於接駁機的回應,促使筆者再生出這一篇比較短的短篇文字。
1997年中正機場進入第二擴張期,也適逢國內航線與國內航空公司業者陸續膨脹航網的時刻。
那時,民航局除了既有的北高接駁機之外,決定開放更多的中正機場國內航線,同時也要配合中正機場國內線航廈的完工作業。
筆者雖然沒有拍到那時的照片,但是透過文字的記憶,可以帶各位回到時光走廊,去見證國內線從興起到沒落的那一刻。
2017年7月1日早上07:10,擔任CI301航班的B-18617號 Boeing 737-800型客機從桃園國際機場起飛,短短50分鐘的航程,飛機在早上08:00前就在高雄小港機場落地。
這個航班,不只是桃園機場到高雄機場的最後一班北高國際線接駁機,也是臺灣本島西部走廊上,最後一條定期營運服務的國內航線。
當然,她的停飛,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高鐵的競爭壓力導致,但是你可曾知道,北高接駁機過去曾經扮演過很重要的接駁角色?
北高接駁機,對於筆者來說也有很重要的翱翔回憶,在北高接駁機停飛兩個月之後,終於完成這篇文章,用文字和影像,讓我們一起懷念這條翱翔整整13,149個日子的國內飛行時光。
2016年冬季的臺北國際旅展(ITF 2016)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,航空業發生了什麽變化?
是的,各航空公司開始大幅度地展開全新世代雙發動噴射客機、也就是Airbus A350系列和Boeing B787系列開始大幅度成為旅展現場的新焦點。
隨著這兩型客機逐步加入市場,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,這兩型客機可能也會改變整個航空業與全球機場的地位?
隨著每個世代客機的研發,對應的機場、航空市場就會發生變化。這次看起來,也可能會慢慢地發生翻天覆地的革新變化。
新年的曙光班機一直都是航空業者一項很特別的主題產品,飛機翱翔在兩萬呎以上的高空、在無地形與最少天氣阻隔的情形下,是看到新年曙光最好的機會,所以一直有航空公司會主打這樣的商品、讓有興趣的乘客體驗。
華航集團自2015年起,在旗下的華航、華信都會分別辦理國際與國內線的曙光班機,國際航線上,2015年是桃園至琉球,2016年就改為桃園至香港的港澳二日遊,2017年則是香港二日遊。這一趟因為剛好有機會,筆者也有機會乘上班號CI2017的2017年曙光包機。
接著,就帶著各位好朋友,一同與筆者回味2017年第一道曙光的感動記錄!
2016年對於臺灣航空業並不是一個好過的年,隨著市場的發展緊縮、以及重大危害事件(恐攻/罷工/傳染病)的影響,航空業就要不時隨著這些市場變化而七上八下。
走入了更緊縮的下半年後,先是復興航空的廉價航空子公司「威航(V Air)」先宣佈自2016年10月1日起停業一年,以減緩復興航空的財務壓力;但就在V Air停飛後的不到兩個月,又一顆震撼彈襲來!先是11月21日,復興航空鎖死訂票系統,並宣佈11月22日起先停飛一天;接著隔天22日早上,宣佈復興航空經臨時董事會決議解散,並可能讓復興航空經營65年的歷史,就此劃下句點。
就在大家檢討管理經營階層之際,筆者就帶著大家回到2010年、復興航空汰換機隊的始末,從購機決策的角度切入,看復興航空由興轉衰的長遠因素。
停放在松山機場復興廠棚的Airbus A321租機
對於喜愛飛行的朋友來說,「模擬飛行」一直是非飛行圈之中、接觸與學習飛行知識最常見的手段。終其一生可以飛到真實民航客機的人並不多,但如果有機會在全尺寸的模擬艙之中有一次體驗,那也就心滿意足了。
現在,這個機會距離大家不再遙遠!在桃園蘆竹的安捷亞洲模擬機中心,你就可以擁有這樣的體驗機會!
長榮航空在2016年7月,即將邁入投入服務的25週年。
長榮航空也從去年(2015年)11月、發表了新的長榮航空塗裝,這也同時是長榮航空第3套的塗裝設計。
從塗裝的變化過程,可以看到一間航空公司的變遷,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,長榮航空過去25年來,換過那3種塗裝。
松山機場遷移的議題自從2002年臺北市長選舉浮出檯面後,松山機場是否適合遷移,就一直被社會各界討論。
在專業討論過程中,各位應該都有聽過「松山機場遷移可以增加桃園機場服務能量」的說法。
筆者就用這篇文章的個人淺見,以整體北部區域的空域環境為基礎,剖析兩機場的互動關聯。
這次阿聯酋航空A380客機來訪桃園機場,其實很重要的事情是進行各機場服務
設施的驗證測試,當然,設施的磨合通常不可能在第一次就完美成功,但完成
一次完整服務功能測試,就能為後續營運有進一步的準備與調整,這些針對的
經驗都是必須「親身體驗」。在這篇文章中,就讓筆者透過影像記錄,看看在
這次營運測試中舉足輕重的相關團隊與互動記錄。
對桃園機場來說,每一天都非常重要,但有些特別的日子更值得紀念。2015年
7月19日,桃園機場正式服務了全球目前最大的客機:阿聯酋航空A380客機,
這次的來訪,不僅是單純的訪問活動,也是要針對桃園機場進行重要的營運驗證
測試。筆者這次非常榮幸地受邀參與本次營運驗證的飛航活動,接下來會以數篇
文章,向各位讀者分享阿聯酋航空A380來訪的近距離觀察。
2015年對於臺灣天空真的是很精彩繽紛的一年,雖然桃園機場仍在持續改善
空側的跑道鋪面,但這一年來一直有新氣息,不僅兩大國籍航空的777機隊仍
持續成長中,今年5月還有A350的展示機來訪。睽違8年,2007年就來訪過
臺北的A380客機,終於將在7月19日、由阿聯酋航空以A380客機首次商業
營運服務。在A380來臨前,來看看機場要如何預備新機來臨。
走入21世紀,很多愛搭飛機的朋友多半都發現身邊的飛機不論長程短程,雖然飛機大小沒什麼改變,不過引擎數量從過去飛長程航線通常是四發動機或三發動機、現在已經逐漸換成了雙發動機的機種。
航空公司採購的下一代機種也多半已雙發動機機型為主軸,究竟是什麼科技因素,讓雙發動機航空器在長程航線的天空得以解禁?
答案就是象徵航空科技演進與發動機可靠度的代表規範—「ETOPS(Extended Operations)」!